應物系此次參與競賽的作品為“瓶中造霧”。此教具利用隨手可得的寶特瓶為主要教具。利用酒精或水可在瓶中讓學生自己觀察“霧滴”的形成與消失過程。此教具改良了此傳統演示較危險複雜的部份,並且凸顯了“異質成核”在人造雨形成的重要性,可作為中學地球科學與物理學的教具。此次的作品材料取得容易且便宜,更能明確表達要傳遞的科學概念,因此能受到評審們的肯定,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王昌仁老師得獎感言:
應用物理系除了研究表現優異外,也積極地在教學上持續精進。其中教具教材的開發也是重要的一環。我自己參加此競賽已四屆,之前的學生作品也有獲得名次。此次感謝評審的肯定能獲得中區第一名。在歷次的參賽中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將新元素引入舊的教材教具,或是開發全新的教材,均能獲得很大的收穫。一起參與的學生也獲得深入重整自己所學的機會。
結語:
教具教材的開發不是一蹴可及,應用物理系積極申請與執行科技部的大眾科學教育計畫與科學教育實作,陸續開發不同科學領域的教具教材,其中特別是在推廣奈米科學的相關教材方面。希望未來可持續推廣簡單有效的科普教材並以科普活動來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期待這些成果能陸續推廣的中學與大專的科學相關課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