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高中 張O豪同學
深奧,奈米
物理,是一個無止盡的方程式,每當一個問題得到解釋就有新的問題等待解釋。就像費式數列般,看似只是一串有規律的數字,但和我們的生活竟是習習相關,物理就是如此難捉摸的奇妙。奈米。直覺的表現它是一個大小的單位。但這個不起眼的單位,卻為人類帶來新的發展。
早上王昌仁教授的演講,從物理學到奈米的緣由、未來大略的走向到奈米的應用,使我聽的津津樂道!在應用的部分教授先提到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是非常漂亮的銅色,毫無生鏽的痕跡,而且削鐵如泥,十分鋒利。是什麼樣的技術能讓藏土幾百年的銅劍毫髮無傷,鋒利依舊,這時教授就提到「鍍」的技術,他們當時用的是錫,將錫鍍在銅劍劍身上,而錫這種金屬(鋅、鋁亦是)遇到氧結合會形成緻密的氧化錫,進而保護銅不受氧化侵蝕,但氧化錫是呈亮綠色的,為什麼銅劍還能維持原本亮麗的顏色呢?這就跟「微小」扯上邊囉!當金屬很大塊時是不透光的,但神奇的是,當金屬非常薄非常薄的時候成透明色,剛聽到的時候真是不敢相信,但這是唯一一個能解釋氧化錫鋪在銅劍上還能使銅劍呈現原色的原因!
最精彩的部分—奈米微粒,當我聽到這個名詞時,我的好奇心已蠢蠢欲動。教授先提到近年來再熟悉不過的名詞—PM2.5微粒,是微米單位的例子。時常聽到因紫爆等級而停止戶外活動的消息,使得人心惶惶,但其實真正危害人體的是金屬的PM2.5微粒過度的重金屬微粒進入身體會嚴重影響人體機能,最直接影響的當然是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肺臟,所以就有各式各樣的口罩出現,其中過濾效率最高的非N95莫屬,這可是當年SARS爆發時能夠抵禦病毒入侵體內的神器!其次才是FFP2,但不僅是N95還是我們一般人帶的醫療口罩都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過濾微小顆粒的效率竟然大過於過濾大顆粒的效率,這連在國外的學說都沒提到究竟是為甚麼,只能留給科學家去頭痛了。但光是教授的這番演講,還尚未滿足我的好奇心。下午的奈米微粒製作實作觀賞,期待的心情讓我卯足了精神,一絲疲憊也感覺不到似的。到了實驗室,一眼望去都是大台的傢伙,在實驗台旁的老師,操作著的電鑽底下放著裝有水及銀的杯子,當時領隊的大哥哥大姊姊叫我們近點看才看得清楚,正合我的意!將鑽頭對準金屬銀,準備要鑽下去的剎那,我的心跳隨著我的心情澎湃而逐漸加速,鑽頭碰上銀擦出的火花,以及迸出的金屬微粒,就好像火山爆發般的絢麗,今天最值得的就是這一刻了,銀的金屬微粒因布朗運動滯留在水中,因為縮小到了奈米體積,性質發生了變化,而其變化的性質是顏色,原本為黑色而後來有漸漸轉為深綠色,這種美真的堪稱物理中的維納斯。
在這個10^-9的微觀世界,含有的技術價值超乎想像的大,不管事在醫學上、藝術上、科技上都有極大的影響,今天奈米營的課程,讓我看見人類的新展望,看見了人類的未來。在我的眼裡,物理學家並不是只是為了拿到諾貝爾獎而拼命做實驗,雖然那是個目標沒有錯,但做實驗做研究是為了造福更多的人類吧!我想成為那樣的物理學家。今天的課程,更篤定了我的志向,受益良多。
成功高中 葉同學
第三次參加奈米科學營(雖然第二次好像不太算),每一次參加的感覺、心情都不同。因為興趣,也為了升學,第一次參加了營隊,那時候的自己只聽得懂表面的原理,覺得蠻有趣的,做了一些小實驗,看到某些生活中沒發覺的現象,不過對於一些需要更深厚物理知識卻也聽得有些吃力,很多東西不是很了解;第二次的參與是在OPEN CAMPUS上所辦的講座,想說可以知道更多,那次的經驗我覺得有一點點小失望,因為和第一次的內容相差不多,但我卻在那次喚回之前自己沒留意到的重點,在加上那次參加的人員不多,自己近距離觀察的機會也大了,這點令人欣喜;這次參加營隊的我帶著不一樣的心情來參加活動,這次進到校園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學校!有種自己在做夢的感覺,而在經歷了高三的課程訓練後來參加這個營隊,我發覺自己能夠聽懂的東西更多了,打從心裡覺得開心,雖然還是有某些地方不是很懂。
這次參加的心境不同,知識也不同,聽著教授在台上介紹奈米,我發覺對於之前自己沒感覺的東西,現在好像在我腦中活了過來,或許是因為經歷過高三的課程,使我對於一些知識的敏感度更高了,覺得聽得更輕鬆了,參訪實驗室,第一次進到光電材料及元件物理實驗室,有一種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與外面的世界不同,這裡就是屬於科學的地方,看見了黃光微影製程的地方,覺得很新奇,而令人有點遺憾的是這次的動手做實驗沒有做到黃光微影製程,第一次參加的時候有做過,但沒有自己實際操作過,讓人有一點點失望,這次活動覺得很棒的地方是有附活動相關背景,可以讓我在活動開始前了解一下,倘若只有聽學長姐作介紹,可能自己也會聽得一頭霧水。
當天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