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動態:第54屆、首屆五年一貫生張祖齊系友,赴瑞典進行研究

捐款贊助東海物理


「五年一貫」是本校讓有志於繼續深造的大學部同學,可以規劃修課與專題研究進程,以「四加一」年的時間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張祖齊系友是本系第一位透過這個管道取得學、碩士學位的同學,目前正在交大光電所攻讀博士,今年獲得科技部千里馬計畫的支持,在瑞典進行交換研究一年。本系向張祖齊系友邀稿,分享他的求學、以及研究經驗。來函全文如下:

我是物理系第一屆利用五年碩畢業的學生張祖齊,從東海物理畢業後考上並就讀交大光電工程學系博士班至今已邁向第五年,目前申請到科技部千里馬計畫在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交換。會繼續攻讀博士班一則是想知道自己能力;另一個則是想證明東海畢業的學生並沒有程度差,以下是我的經驗分享:
我是懷著充滿敬畏的心情踏入交大,甚至覺得路上學生都是神,因為當初大學成績連交大邊都沾不上。博士班開始的第一個難關 – 修課,以前成績都是低空飛過的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對不同領域的課程,一開始修課壓力很大,很後悔當初如果再認真點就好,但很慶幸自己曾經是物理系,至少上課內容還不至於沒聽過,為了不要第一年就打包回家,在修課過程有問題需要幫助就像學長或學弟請教,尷尬、害羞幫助不了你任何事,修課就在戰戰兢兢下低空完成。
接下來另一大難關是 – 研究,研究一開始需要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分析、歸納才能有初步的研究方向,英語能力在這時候決定了你何時能進入狀況;緊接在後如何呈現研究成果並發表論文這又是另一項考驗;最後透過參加研討會口語發表並與學者討論,這是研究訓練的過程。所以趁早培養英文能力很重要,雖然無法有立即見效,但聽力、閱讀、寫作都是需要時間累積,至於口說需要建立在你肯開口的情況下,盡力表達對方才有機會了解你的想法,如此才有機會進步,同樣尷尬、害羞幫助不了你任何事。
第三個遇到的難題 – 面對孤獨,其實無論是研究或是到新環境,總會有段時間需要自己獨處,你可以花時間打電動、追劇,但是在這些選項外至少培養一項興趣,這興趣可能在將來會對你有所幫助。例如我剛到瑞典,在語言的隔閡下多半時間需要與自己對話,你可以讓時間就這樣溜走(那當初何必出國呢?),我喜歡運動羽毛球,所以不斷詢問是否有人也有打球的習慣,恰好有機會與球友交流,這讓我遇到在當地生活的台灣人與某公司老闆,也因如此有機會前往他們公司參觀,讓我多了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別認為別人都有讀心術,適當表達自己想法很重要,不要害怕被拒絕或取笑,尷尬、害羞幫助不了你任何事。
回到一開始在決定念博班時就對自己有些期許,完成研究論文並發表、參加演討會以口頭報告、出國交換,雖然看似基本,但以我當時的程度可以說天方夜譚,但隨時間推進,不斷踏出舒適圈,這些期許都一一達成,也讓我視野又大大的改變,甚至愛上獨自旅行,現在橫跨歐、美、亞已經踏過八個國家。博士班所培養不只是研究上的成就,還有思考邏輯、處事態度與視野廣度的訓練。
到目前為止所敘述的都是我所經歷,將來每個人所面對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件事請務必謹記,”人生只有一次,時間公平的對待每個人,在面對抉擇時請靜下心思考,別做出讓將來某個時間點會後悔的決定。”

PS. 為什麼叫59的打賭,是因為在很有自信的與施奇廷教授打賭大三量物期末考能拿60分,如果達到教授要請我喝咖啡,結果成績是59分,最後雖然過了,但這件事深深的讓我體悟到說話不能太自滿!

(補充施老師說法:喀個59分可是仔細算過好幾次,而且能給的分數就盡量給了,可不是要故意整他喔!其實我也覺得他會及格,都準備好請他喝咖啡了,結果出來是這個分數我也嚇了一跳。)

照片左二是祖齊在瑞典的指導教授Åsa Haglund;左三、左四是實驗室博士生Michael Bergmann, Filip Hjort;右二:張祖齊